English

掀开“医网”一角

2000-08-04 来源:生活时报 陈珞珈 我有话说

一个乞丐在纽约沿街乞讨,胸前挂看一个牌子,上面写着”Beg”(乞求)。一位路人给他出主意,在“Beg”的后面加上“Beg.com”,乞丐挂着”Beg.com”的牌子后,给钱的人多了,而且越来越多,乞丐得用麻袋往家里背钱。又有一个人给他出主意,在前面再加一个“e”乞丐挂着”eBeg.com”的牌子后,给钱的人更多了,他得用汽车往家里运钱。后来又有人给他出主意,让他不断地往胸牌子前面添加.com.cn.e,这个乞丐最后使得一位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家对他说:“你把我们买走吧,你来当公司的主席。”这个故事是网络发展早期的形象比喻。

截止1999年底,互联网上约有2万个与医疗保健相关的网站。1999年5月,美国已有半数以上的成年人上网,其中75%的人上网查找过保健信息。目前我国卫生、医药和中医药的网站共计近200家。

医网的8条“网规”

美国互联网保健基金会(HON)于1997年4月在其网站上(www.hon.ch推出了他们制定的著名的8条准则:

1、本网站提供和存储的所有医学/健康建议均来自受过专门医学/健康训练的合格专业人员。如果有不属于上述来源的内容,本网站将予以说明。

2、本网站的医学/健康信息旨在对病川网站访问者提供帮助。这些医学/健康信息并不能取代病人/网站访问者与他/她的现有医生之间的关系。

3、本网站对病人/网站访问看到访本网站的一切活动资料严格保密。访问本网站的活动资料包括病人/网站访问者的个人身份特征。本网站保证遵守或额外遵守有关法律规定。这些法律规定是指本网站及其镜像网站所在地国家和州/省制定的保护医学/健康个人隐私的法律规定。

4、本网站将尽可能提供医学/健康信息的资料来源。如果有可能的话,将通过HTML把资料来源与本网站的医学/健康链接起来。如果本网站更新了有关临床网页,更新的日期将在该网页的底部予以注明。

5、本网站将采用上述第4项规定的方法,恰如其分地、中肯平衡地介绍某一种特殊疗法、商品或服务的益处和功用。

6、本网站设计人员将尽可能采用清楚明了的方式提供医学/健康信息。为方便网站访问者了解更多信息,获得更多支持,本网站提供详细的网站联系地址。本网站管理员的电子邮箱地址也清楚地列在网站中。

7、本网站将公开所有对本网站的支持者,包括所有对本网站提供了资金、服务和材料的营利和非营利组织的名字。

8、如果广告费是本网站的一项资料来源,本网站将在网页中清楚注明。本网站公开网站广告政策简介,并且广告和其他推销材料在网站上的表达方式将有别于本网站的医学/健康信息。

HON的准则一出来便得到全球的广泛认同。到今年1月,共有2800个网站到HON注册,承认并遵守这一准则,并获准将HON的标志置于自己网站的主页上。遗憾的是尚未有一个中国的健康网站做出这种承诺。

中国医网

国内健康类网站蓬勃发展有三个原因:一是我们已有一个巨大的医疗保健市场,医药健康业已经发展为一个成熟的第三产业:二是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日益关注自己的健康保健。三是外资和中国的网站纷纷进军健康领域。

人们对健康的关心程度也是健康类网站是否深入网民人心的程度。一个居民如果认可了一个健康网站,犹如接受了一个私人医生。一个医生认可了一个健康网站,这个网站便有了更多的服务人群。如果办得好,这个网站便能牢固地把握并扩展上网人群。但是,目前我国的二百家健康网站,包括每天出现的新网站,却让患者和专业人士不尽满意,当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是:第一,网站方向与内容大量重复雷同,内容单一,版面呆板,更新缓慢。第二,炒作性大于网站内涵建设,有些投资者只想上市赚大钱并不是真在做网。某些功能流于形式。第三,与上网者的密切沟通交流少,个性化和有特色的服务少。

当然,也有一部分网站办得不错的,比如金卫网、三九健康网、中国金药网、中国中医药信息网等。

中医的契机

在中医药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主要流行的是“师承式”的教育模式,导致了中医药学知识与信息传播速度慢的缺点,由于古汉语的生涩难懂,中医理论缺乏科普化解释,一定程度上在外人眼中造成了中医的神秘化色彩,给中医的推广普及带来了相当的困难。浩如烟海的中医文献,由于传播渠道的原因,还没有很好地与国际接轨,被广大西方学者与大众所认识。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存的中医古籍超过12000种,各种不同的版本超过37000种;1949年之后出版的中医药书籍超过10000种;中医药专业期刊超过100种,与之相关的生物医学期刊超过800种,这些期刊中刊载的中医药文献超过50万篇。这些古今文献中蕴藏着数千年来中医药学在防治疾病、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等方面的宝贵经验,是世界上仅存的巨大人类信息资源库。如果能够使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就会为中医药实现国际化,保持中医药学的持续发展创造出巨大的动力资源。

背景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国家科学基金会(NSFNET)建立了一个连接5个超级计算机中心的专用设备网络,这就是Internet的雏形。起初Internet只在美国境内供不同地域的科学家协同工作。人们很快发现它是连接、传播和共享信息的良好手段,于是纷纷将自己的区域性网络接入NSFNET。与此同时,世界各地也都相继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并分别联入NSFNET,最终形成了目前规模的Internet。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